查看原文
其他

天底下的庸才们,我宽恕你们

2017-05-02 倪克森 电影山海经

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天才人物,虽然只活了35岁,但却创作出22部歌剧、41部交响乐、42部协奏曲、一部《安魂曲》以及数百部奏鸣曲、室内乐、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。在古典音乐史上,莫扎特与贝多芬齐名,也是最受后世乐迷喜爱的作曲家之一。



关于莫扎特的故事,历来传说甚多,除了正史记载外,还有许多野史佚事,英国剧作家彼得·谢弗因此写成了《莫扎特》话剧,在百老汇演出后引起轰动,旋即被改编成电影。


电影版由捷克电影新浪潮领军人物、曾以《飞越疯人院》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米洛斯·福曼执导。福曼大胆启用当时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扮演主角,并自布拉格之春流亡美国后首次返回布拉格取景拍摄,于1984年上映后观众反响热烈,不仅票房大胜,更在次年的奥斯卡奖上发威,一举夺下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改编剧本、最佳男演员等八项大奖。



电影版《莫扎特》并非望文生义般的关于莫扎特的简单传记片,而是虚构了莫扎特和宫廷乐师萨利亚里之间的天才与庸才关系,阐述庸才的嫉妒心如何毁人毁己。萨利亚里在历史上确有其人,普希金曾于1830年写过一篇讽刺诗短剧《莫扎特与萨利亚里》,虚构了萨利亚里用毒酒害死莫扎特的故事。编剧彼得·谢弗可能受到此剧启发才创作了本片。本片原名为Amadeus,为莫扎特全名的中间部分,亦有“受上帝宠爱”之意,是编剧煞费苦心的一笔。



谢弗通过萨利亚里这个人物之口,道出了世界上大部分庸才的叹息:上帝赐予了他欣赏的才华,但没有赐予他创作的才华,这虽然听上去有些宿命论,但对于生活中的普通人而言,同样具有一定的警世意义:如果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就很容易成为萨利亚里这样:一生碌碌无为,还扼杀了别人的才华。萨利亚里最后疯狂地对精神病院的人说:“天底下的庸才们,我宽恕你们”,无疑是编剧的一句警世恒言。



影片的成功,导演福曼功不可没。他的古典音乐素养的发挥和对电影语言的娴熟运用,令本片虽有三小时长度,但丝毫不沉闷,观众从头至尾被剧中情节所牵引,福曼不断制造悬念(萨利亚里怎么加害莫扎特),有一气呵成之感。同时,福曼在片中调动电影一切视听手段,巧妙将莫扎特创作的最著名乐章与剧情紧密相联,创造出电影史上古典乐和影像结合的完美之作。



本片上映之时考虑到影院排片,而将原始180分钟版删减为160分钟上映,上海艺术电影联盟5月5-14日举行的“电影与音乐”大师作品展上放映的将是2K数字修复导演版,原汁原味的片长180分钟,这也是这部杰作的导演版在上海的大银幕首映,仅此两场,切勿错过。本片编剧谢弗已于2016年6月去世,本次放映也是向他的一次致敬。



长按识别下列两个二维码中的任意一个,直接进入《莫扎特》购票通道:




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7年5月电影大师展

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7年4月新西兰放映

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7年4月放映

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7年3月放映

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7年2月放映

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7年1月放映

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6年节目回顾

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5年节目回顾


上海·电影·放映·影迷·交流

电影山海经|电影迷小小的家

微信ID:Cinematographe


长按二维码关注电影山海经




点阅读原文购买艺联大师展《莫扎特》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